?
似乎工程人講到工作,就常常聽到加班,如果要準時下班也會被勸告晚點再走,難道加班對觀感來說真的這么重要嗎?
?
2022年要說崛起速度最快的職場用語,應該就是安靜離職(quiet quitting)了。以防你還不知道什么是安靜離職,這個詞所指的并不是真的辭職,而是從工作中的責任感和成就感當中辭職,不再追求上進、只求份內(nèi)職務的完成。
?
將工作與責任感和成就感畫上等號是一種慣性思維,而把加班升華成認真、上進就是這思維衍生的謬誤。實際上筆者認為,「工作需要責任感與成就感」確實成立,但這不代表你的責任感與成就感必須由工作定義,也因此加班、認真與上進作為工作、責任與成就的延伸,這一邏輯推導也就不再成立。
?
加班代表了甚么意思
?
首先我們要理解加班這個行為,實際上透露出的信息是什么?除了「這個人愿意使用私人時間處理工作事宜」之外,加班第一個釋出的信息其實就是「不正常」,我們從加班兩個字中可以看到有外加、工班兩組語意的組合,其中外加就代表了額外,也就是與一般情況不同,這代表了加班這個行為本身是脫離預期的結(jié)果。在原先的預期中一個人在固定時間內(nèi)的產(chǎn)出=產(chǎn)能,而公司針對這樣的產(chǎn)能賦予了一份期待,經(jīng)量化后成為了薪資,而產(chǎn)能也理當是這個人應有的工作量,也就是說工作量=薪資=產(chǎn)能x工時=產(chǎn)出。
?
那么什么樣的變化會使得這條公式成為加班狀態(tài)?也就是當產(chǎn)能或工時比預期少,但原先預期的工作量及薪資卻沒跟著變少,那預期產(chǎn)出就必須透過加班把總工時拉高來達成;或是給予的工作量超出了原先預計的產(chǎn)出、又或者是期望提高薪資等等。那么在這些參數(shù)之下要如何評斷一個員工好還是不好呢?從期望抬高薪資導致加班的角度來看,也許就符合支持加班=上進的觀點。但若從工作量來說,這可能是管理階級的決策所致;而工時的部分則可能是前期工作安排有問題,不論是這個人自己安排或是被排定的時間都是;又或是因為產(chǎn)能而導致加班,這真的能算上進嗎?
?
回到我們一開始的問題,工程人加班才算是好員工嗎?好與不好都是一種比較級,那么重點是你要跟誰或是跟甚么比,每個人的能力、工作型態(tài)、交付任務都有所不同,用加班這個結(jié)果為前面公式中的每個參數(shù)一概而論是有失公平的。如果真的要說,為了不加班而增加產(chǎn)能,既提升個人能力又降低建筑公司的支出,是不是更算是好員工呢?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