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職場中,我們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:下班路上、活動結束后,巧遇同事或同行的朋友,發(fā)現(xiàn)彼此的方向剛好一致。表面看似是個可以攀談增進關系的好機會,但現(xiàn)實卻未必如此。并不是每一次“順路”,都讓人感到輕松自在。有些人話多、有些人尷尬、有些人你實在不想再聽他抱怨客戶、吐槽上司、炫耀孩子、批評老板……你只想一個人清靜地走,給自己留點喘息時間。但問題來了:明明順路,怎么說“我不想和你一起走”才不會太直接、太冷漠、太傷人?
?
在職場或建筑設計等強調溝通與合作的行業(yè)中,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非常重要。即便你并不想和某個同事有更多私下接觸,也不能表現(xiàn)出明顯的疏遠或抗拒。尤其是在建筑行業(yè),很多項目都需要跨部門協(xié)作、現(xiàn)場溝通頻繁,人情世故反而是推動項目順利進展的重要潤滑劑。所以,哪怕只是下班路上的一次分道揚鑣,也不該處理得太生硬,畢竟你不知道下一次項目評審,是不是又要和他坐在一張桌子前。
?
那么,有沒有既能自然分開、又不讓對方感到被拒絕的說法?有。關鍵在于:不是你不想一起走,而是“真的不方便”一起走。
?
比方說,你可以輕描淡寫地說一句:“我等下有個電話要打,怕耽誤你,你先走吧?!被蛘撸骸拔业没貍€急郵件,得找個安靜的地方?!边@樣的說法不帶情緒,又給足了對方面子。更妙的是,它不容易被反駁。你說你要打電話,對方總不能站在你旁邊聽你講吧?你說你有急事,對方也不會傻傻陪你等。
?
重點在于,**你的理由必須是對方無法參與、也不會主動提出要等的事。**千萬別用“我要去便利店”這類模糊理由。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對方會不會來一句:“我也正好要買水,我們一起去吧!”結果不但沒能成功脫身,還把原本五分鐘的路程變成十分鐘的尬聊。就像在項目現(xiàn)場你隨口說“我等下去資料室一趟”,某些熱心同事還真會跟著你去,順便再請你喝杯奶茶——不是你不感激,而是你真的不想再多說一個字。
?
如果你是在電車上、地鐵里遇到熟人,逃也逃不了,這時可以運用一種我稱為“歡迎與制約”的策略。先打聲招呼:“今天辛苦啦!”顯得你有禮貌、有溫度。緊接著補一句:“我得回幾封客戶的郵件,不好意思哈?!被蛘撸骸皠偸盏酵ㄖ锰幚韨€圖紙上的變更,我先盯著點筆電?!边@樣對方即便想聊,也會懂得你在工作狀態(tài),不方便多談。
?
當然,如果對方真的識趣,會自然說一句“你忙你忙”,然后滑手機假裝沒看見你。但即便對方不太懂得分寸,也別露出煩躁或強行冷處理。要知道,在職場這個圈子里,你對別人的態(tài)度,遲早會以另一種形式回到你自己身上。
?
分開時,如果你還想加點溫度,可以說一句:“今天遇見你真高興,下次再好好聊。”聽起來體面、得體,又沒有任何承諾壓力。這種軟性的告別語,有助于緩和你拒絕同行的生硬感,也為下次合作或偶遇留下余地。
?
說到底,我們都只是想給自己一點空間,而不是傷害誰。職場生活已經夠緊繃,誰都想在回家路上稍微松口氣。如果有人擋住了你那點私人時間,不妨用“無法同行”的理由自然避開。不是不近人情,而是懂得界限。真正成熟的人際關系,從來不是天天膩在一起,而是知道什么時候該靠近,什么時候該體面地說一句:“我們就走到這里吧?!?/span>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