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升為主創(chuàng)建筑師的那天,我意氣風發(fā),覺得終于熬出了頭。但現(xiàn)實很快潑了我一頭冷水。
我曾以為成為主創(chuàng)就是站在制高點,制定方案、指點江山。但真正坐上這個位置,迎接我的不是榮耀,而是一團亂麻。
我的項目小組一共四個人,其中三個上周還跟我一起在茶水間吐槽設計總監(jiān),這周就成了我的團隊成員。氣氛尷尬得讓人不敢開口。
我滿懷熱情地開始分工安排,期望能帶出一波士氣。但第一次項目評審會上,成果低于預期,客戶不滿意,我也差點當場翻臉。項目進度落后,責任被互相推諉,會議像是互掐戰(zhàn)場,幾次我都差點破口大罵。
我壓住火氣,反復想:我不是照著前任主創(chuàng)的方式來的嗎?怎么一接手就失控了?
后來才知道,團隊里有人對我晉升不服,私下聯(lián)合起來對抗我,一邊敷衍工作,一邊挑我的毛病。
當時我真想吼出來一句:“當主創(chuàng)怎么這么難?”
也難怪,現(xiàn)在很多建筑師寧愿一直做設計師,也不想接主創(chuàng)的位置。
但事后回想,如果當初能做好這四件事,也許局面不會那么慘。
?
一上來別急著發(fā)號施令,先要搞清楚團隊每個人的能力和特性,誰擅長哪塊,誰能獨當一面,誰還需要磨練,都要心里有數。亂分任務只會造成效率低下,甚至內耗。
兩個實用的小技巧:
1.翻閱簡歷與項目記錄:
以前是同事,很多只知道對方最近在做什么,對過往經驗并不清楚。接手團隊后,我會先花時間翻一遍大家的履歷,尤其看他們之前參與的項目和職責,了解他們真實能力。
?
了解履歷只是第一步,真正建立判斷還是要面談。我通常會問四個問題:
目前在做的事情是否順利?
對現(xiàn)階段工作滿意嗎?
有什么職業(yè)目標或發(fā)展方向?
你怎么看待團隊里的其他人?
這不僅能建立信任,還能幫我更快判斷如何搭配工作內容,做到人崗匹配。
?
理想情況是我布置任務,團隊高效執(zhí)行。但現(xiàn)實常常是,任務一分下去就有人抱怨工作太多、不公平、被邊緣化。剛開始我也糾結,要不要順著大家來,維持和諧?
現(xiàn)在的我會堅定說:不能。你一旦退讓,就等于交出掌控權。剛成為主創(chuàng),一定要先樹立威信,讓大家知道你不是臨時工,你有決斷力。
?
三條經驗分享:
不只是說“按流程走”,而是要告訴大家為什么這樣安排,目標是什么,讓人理解你的決策邏輯。
?
討論可以,但最后的決定是我的。講清楚誰負責什么,任務標準如何衡量,避免以后扯皮。誰再拿“不是我負責”當借口,立刻打斷。
?
有人不服你,是因為他們不信你比他強。你要能跳出眼前細節(jié),看到整體局勢。比如預算、客戶需求變化、進度排期這些層面,你能精準把握,大家自然會服。
主創(chuàng)不是指揮兵,而是要從管理者成長為引領者。靠職權讓人服從,靠能力讓人信服。
?
建立制度之后,最重要的是讓團隊看到規(guī)則背后是有“后果”的,不能只是喊口號。
我會把團隊分為三類人:
1.可培養(yǎng)型:態(tài)度好、能力尚可,愿意學,努力做。
2.有潛力型:還沒發(fā)揮出來,但眼神有光,值得投資。
3.消極型:不思進取,干活靠催,開會只會抱怨。
獎勵我看的是結果,該獎就獎;而對于連續(xù)三個月毫無改善的消極型成員,我會先調整崗位,甚至考慮勸退。主創(chuàng)要對結果負責,不能因為“人不好找”就留爛人。團隊不是慈善組織,不進步就別占坑。
很多團隊帶不動,問題不是能力,是管理者不敢淘汰低效人員。
?
從普通建筑師晉升為主創(chuàng),意味著要從“我怎么做得好”轉變?yōu)椤拔以趺醋寛F隊一起做得好”。
這需要你先認清自己的優(yōu)勢,然后找到方式復制、放大它。
比如,我在方案構思上比較有一套。以前做方案都是我自己搞定,現(xiàn)在我會把我的思路拆解出來,做成流程模板,教會大家怎么從需求拆解到構圖,再到表達。一對一指導,再結合實戰(zhàn)練習,讓大家逐步掌握。
同時,我也會發(fā)掘每個組員的閃光點。比如有的擅長建模,就讓他在整個項目里承擔三維展示和快速出圖的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,甚至讓他帶新人,提升整個組的效率。
團隊最強大,不是因為主創(chuàng)一個人能扛,而是每個人都被用對地方,每個能力都被放對舞臺。
?
別總想著團隊每個人都得像你一樣拼命,每個人都有短板。你的職責不是打造一個完美無缺的“超級小隊”,而是識別每個人的價值,然后組合出一支能戰(zhàn)斗、有節(jié)奏的團隊。
真正厲害的主創(chuàng),是能在混亂中理出邏輯,在不完美中發(fā)揮最大力量。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